公告: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盛希泰:科创板门槛应该降低,做第一批入局者才能赢得红利

2018-12-13 15:27 阅读 501

在2018年创业邦年会上,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就「在经济周期的末尾与低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盛希泰认为,资本寒冬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转机和平台,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需要共同反思,共渡寒冬。

  回顾2018年,他认为最滑稽的风口是区块链行业,虽然当时洪泰基金也曾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理性战胜了压力,果然区块链行业成为了存活最短的一个风口。

  2018年上海进博会上,科创板的推出在整个资本市场掀起了一波浪潮,盛希泰认为,这一举措是中国在资本市场的一场补课,他认为合理的开户门槛将推动大家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潮,并且结合新三板的教训理性分析了科创板的未来走势。

  与此同时,盛希泰鼓励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想要赢得第一波红利,就要赶第一批科创板的热潮,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下是现场Q&A实录,由善缘街0号整理:

  Q: 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的经济周期呢?
 盛希泰: 首先今天在现场一千多人的会场,我丝毫感觉不到资本寒冬。这个行业我想今年大家感受都比较深,今年各行各业其实都和天气似的,十分寒冷,也处于一个变革过程。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台阶和新的平台,我相信未来的很多年也将由此展开。我觉得每个行业从投资到创业的实际情况都需要根据这个平台的变动情况做出调整,其实这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从资金这个环节来看,毫无疑问每个行业都感受到了极冷的状态,不仅是投资人募资难,整个创业者也感受到了融资的难度。跟前几年相比,项目的估值也打了好多折扣。

  今天中午几个银行界的朋友吃饭,我们谈到了需要反思一个问题,“银行到底是干嘛的?”其实目前为止,银行缺钱的根本原因是去年资本进入资本新规,把银行的钱砸进去了。银行的钱基本是什么理论呢,老百姓对于银行持续数据的放缓,这是一个游戏。

  那么目前这个行业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银行代表太阳,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消费。

  第二个问题是要反思,银行到底要把钱放在哪里,用来干嘛,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执行,我觉得这是举国上下和各行各业包括政策咨询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根据一些现有的发展趋势判断,我相信明年这些情况都会有所缓解。

  Q: 回顾2018年最值得反思的事件是什么?
盛希泰:我觉得中国人跟风能力很强,中国人对于成功的欲望也是最大的,除了中国之外,基本没有第二个民族有这么强大的一个整体,几乎每个人都想要成功。

  移动互联网其实带给了人们很多机会,从O2O到共享经济再到人工智能,大家都想追求一个所谓的风口,今年最滑稽的是区块链。因为我是学文科出身的,所以我没太搞懂,包括这个行业诞生出的很多专家,我都不说很理解,所以我没搞。再者我感觉这个现象是近年来,来的快去的最快的一个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当时我们也很困惑 ,有一段时间很有压力,但常识告诉我们,这个行业所谓的上市挂牌费用极高,这本来就不正常,也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现象。况且一夜之间涌现出太多专家,讲来讲去也没讲出什么新意,综合判断,这个风口很难持续扩大。

  因为我感觉区块链这个技术存在的机会太大,它就像空气一样能够进入每个领域,但很难想象,有的适用可能有的不适用。所以当时我们做了个理性的判断,基本没怎么动区块链。

  Q : 如何看待今年推出的科创板的?
 盛希泰:我本人做了20多年这个行业,所以对这个事情是有切肤之感的。

  到目前为止来说,我觉得我们受到最大的刺激应该是2014年9月份阿里上市,阿里在美国挂牌上市,其实刺激了中国的商务平台,包括老百姓、企业家和投资人。阿里在美国上市其实除了证明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能力很强大之外,并没有别的好处。

  过去20多年,中国最大的成果就是人口众多,强大的消费能力成就了一批伟大的互联网企业,然而中国的老百姓却无缘享受。另一个方面来看,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和它的资本市场是完全一对一的,完全正相关的,非洲不可能出现华尔街。

  从一个时代的水平线来看,我们国家的GDP在2000年超过了日本,经济总量总是和资本市场总量吻合的。但比较可悲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今年的8月份,我们的资本市场总量,股市的总值又再一次被日本超越,这个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出了全世界最有名的尼克里森事件,当时感觉新加坡非常强大非常牛,有人说未来几年整个新加坡会成为整个亚洲最大的市场,导致很多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但今天却一塌糊涂。而当时被不看好的香港资本市场现在却发展的很好,因为背后有中国大陆支撑。

  谈回到阿里在美国上市,阿里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教训。

  其实早在2015年深交所就尝试推出网络板和上交所的战略信息板,但因为2015年的一场股灾,都没有分离成功。

  所以我在2016年网易的年会上做过一个演讲,我说,「中国资本市场错过了整整二十年,我们的技术到资本市场本来是最先进的代表,但却和最先进生产力的网络世界完全脱节。」

  我认为,科创板是我们在资本市场的一次补课,但需要等等看。

  关于新三板,我觉得一个资本市场总被媒体误导,圈钱这两个字并不是贬义词。我认为任何公司和市场都有一个中心和两个焦点,一个中心是交易量活跃度,而两个焦点,一个是圈钱,一个是所谓的财富积累。

  我认为新三板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它的门槛设立的毫无依据,500万的开户门槛可能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它指定的理论依据。但我们为什么要设立高门槛,其实也是一种风险防控,防止一些高风险的事情发生。

  我们现在总会谈一个词,消费升级,我认为这个词讲的太过了。我最近做了点功课,我发现一个特别吃惊的数据,中国低收入人口的占比达到了71%(其中,家庭净资产处于20w-50w的占比34%,低于20w的贫困人口占比37%)。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新三板这个开户门槛太高,其次新三板的核心问题是没有交易量。

  中国的资本市场90%都是散户,90%的开户数都是50万以下,这个还是根本没有交易量的问题。所以我认为,科创板的门槛相对新三板来说降低10倍都还是高了,降到10万或者20万,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下,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再者新三板的高风险垃圾公司居多,还有个原因是因为信息没有充分披露,我认为企业需要做的只是把你的数据完整客观的披露,然后交给市场来判断,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资本市场发展30年,我们的投资人和老百姓有足够的能力判断出这个企业的好坏。所以我认为,资本的核心还是市场。

  而且我认为,监管部门要改变思维,首先我们对泡沫一词的解读往往是贬义的,但其实资本市场的泡沫是褒义的。 正因为资本市场的泡沫,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其次,这个泡沫是可控的也是有机的。

  我们现在整个企业估值在下降,股市在下跌其实是正常的,现在整个市盈率的下降,其实是对整个资本市场价格的重构,正常的状态就是一种识别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财富效应还是挤出效应,都会让泡沫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