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疫情当下,如何逆境求生

2020-02-13 10:41 阅读 463

2020年距离3月将近过了一半了,但市场的春天却还没发芽。中小实体企业在这困境艰难求生,创业者如何在本已极具挑战的环境中生存,更如何应对新冠病毒这个猝不及防的疫情事件?
市场大环境其实早在2018年-2019年就已经发生根本改变,疫情只是加剧这一趋势春节前后;泰合资本对头部40家投资机构的调研表明,50%机构将在2019年基础上采取收缩策略。长期看多中国经济走势,否则我们都没必要在这里创业和投资,历史上国内外多次重大疫情后的经济表现也已经给出答案。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两极分化严重,基本上线上受益显著,线下挑战较大,技术价值进一步凸显,而对某些行业的改变甚至可能是根本性的。 根据当下市场情况医疗健康行业在最顶端,受到的冲击最小、跌得最少、回调得不高,说明医疗健康行业的稳定性还是基本面驱动;传媒、汽车跌了8%,回调12%以上,它们是短期内能回调的一些行业;还有一些行业例如房产,短期内的回调比较缓慢,但是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增长,后面依然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另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典时社零的增速下降至3.6%,4、5月份下降最为严重,但非典7月份结束之后,就反弹到正常的8%~9%之间;在2004年一季度末出现巨大的报复性反弹。今年是否会像2003年那样快速大落大起,需要根据具体行业慎重分析和理解。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提到过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是长期主义者,总体的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可以忽略短期的业务波动。
对于餐饮这种刚需的行业,是否当下具有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做好应对准备;二是关乎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疫情或者事件,国家势必会有相应的货币、财政政策出台以刺激经济增长,乐观地说,如果疫情在一季度结束,政策调整会预留更多的落地期;第三新的战略机会出现,比如当年卓越和3721,本来都有机会在2003、2004年冲击上市,但因非典疫情影响,港股上市通道相应的收窄、投资人信心的降低、本身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最后3721被Yahoo收购,卓越被亚马逊收购。但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退出方式。 

2020创业者应该怎么活?

泰合资本:至少假设三个月业绩是低于预期的,至少留足6个月的融资期,至少要留足9个月的现金流。
第一,重新梳理战略。根据实际情况,短期内的预算要调低,在此基础上,基于合理的范围再往后推两、三个季度,甚至调整全年预算。第二,坚持使命、愿景、价值观导向。这是在一个企业没有清晰的SOP的时候,能够指导所有人去做正确事情的行为准则。如果企业在这一点上是缺失的,很有可能在遇到黑天鹅事件时手足无措。第三,公司一把手一定要在。因为市场环境每天都在变化,怎样更好的去应对、理解前线可能遇到的挑战或需求,及时给到支持?只有一号位亲自下场,才能做得更好。第四,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你不是市场中占绝对份额的老大,就不应该因为市场或大环境的波动,使自己遭受重大的波动,而是要更好地去应对大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至少留足6个月的融资期
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平均的融资周期都要超过半年,所以大家要想清楚,如果公司的目标是在10月份拿到钱,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包括为融资材料的准备、新一年的预算,甚至跟重要投资机构的提前沟通等,提前筹备非常重要。第二点,要辩证地选择投资人和融资方式。我们见过非常多的创业者不希望被战略投资人控制。但很多的战略投资人现在更多是为了生态布局,也未必是一定要去控制企业。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看看行业的终局大概会长成的样子,看看自己在终局里所处的位置,不妨早做打算,提早跟股东沟通,做出对公司、对员工、对一起创业的兄弟们、对股东最有价值的判断,在一定的时候被并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请专业人士来帮助把关,比如说FA或者律师。因为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条件是合理的,什么样条件可能是苛刻的。有专业人士在中间沟通,对理解双方的诉求和真实情况非常重要。第四点,落袋为安,不要轻信任何口头上没有时间表和to do的承诺,一定要清晰地看到,在什么时间点,拿到一笔确定性的钱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用各种方式保证自己一旦开启了融资就要更好完成它,要拿到钱落袋为安。
至少储备9个月的现金流
留好9个月的现金流,这也是一个绝对最保守的预计。甚至如果账上没有10~12个月的现金流储备,就建议马上开始考虑融资。期间,怎么样保证正常运营、怎么样去保证现金流稳定十分关键。
第一:砍掉烧大钱的业务。如果你的业务还有一两个是一个月烧掉上千万或大几千万的,建议立刻考虑是不是要把它停下来,哪怕它未来有可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入。如果主营业务就是很烧钱怎么办?可能你要重新想一想,业务模式设计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调模式来改善主营业务的现金流。第二,剔除不产出的员工。建议创业者站在更高的格局去思考这件事,作为企业的一把手,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生死,如果一些员工持续的消耗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更好的示范效应,反而有可能导致更多好人才的流失,最终可能导致整个企业垮掉。第三,减少不效率的探索。市场好的时候,很多创业者对新事物、新模式的探索是好事,但是在融资变得更加艰难、企业生存对现金流要求变得更加紧迫的时候,就很难尝试一些并不效率的探索。建议所有创业者不要只看市场前景有多大,更重要的是要去看探索的业务毛利与现有业务毛利之间怎么去选择才是最优选。最后一点是算账。任何时候都要从最小的单位经济模型来衡量,每一笔钱投出去,能砸出什么样的水花,能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每招一个人能带来什么样的产出,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通过算账去做决策和做判断,在这个时候更应该精打细算。 

疫情背后有哪些创业创新的机会?

熊猫资本:对于一些基于生活细节和习惯的创新模式会产生比较多的影响
国人对于公共设施、卫生的要求没那么高,我们也能体会到日本在垃圾分类上做得特别好。这次疫情会不会促使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洗手的频次提升,Sars之前已经教育过国人一次,这次疫情再次教育之后,人们的饮食习惯会不会有些改变?比如不吃不明野味活物,餐桌上实行分餐制等。文明程度和行为会不会有一些改变?比如在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自己咳嗽就主动带上口罩,尽量不传染他人。如果这些习惯延续下去,同时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这里面会有新的创业机会。比如,围绕民众生活细节的变化,会有好的微创新机会,好的产品与服务机会。其次,让国人重新认识中医药的作用,健康养生类公司会有新的生机我们也很看好基于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创业机会。此次疫情中,武汉和上海等地在治疗确诊患者的过程中,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愈了部分患者。疫情也让很多人意识到提升免疫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养生等需要加强。可以预见,无论是过去被很多人曲解的中医药相关的行业,还是日常保健养生的相关创业,都能借此有新的生机。
最后,面向中小微企业金融领域的机会最近大家探讨较多的机会,比如在线办公等,我感觉它不是因为疫情带来的机会,在线办公会不会有大发展,来自于技术条件的成熟,毕竟疫情是一时的。同样,VR的机会也是来自于技术和产品的进步,也不是因为疫情。但在疫情发生后,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公司是真有机会的。这次疫情,冲击最大的是中小微企业。国家层面和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扶持、税收优惠措施等。这些政策的落实中,那些用科技手段进行赋能的公司会成主要受益方。 本文章观点挑选自泰合资本、熊猫资本、加华资本;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